2024 Web of Science 用戶會—AI賦能學術研究:邁向創新與數據應用的新境界
活動報導

過去一、兩年全球最常探討的學術話題即為人工智慧,於圖書館界也紛紛探討如何應用AI技術加強圖書館服務、提供更好的研究支援。 2024年8月1日於臺北國泰萬怡酒店,由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CONCERT)及科睿唯安(Clarivate)主辦、碩睿資訊有限公司協辦之「2024 Web of Science 用戶會—AI賦能學術研究:邁向創新與數據應用的新境界」,邀請以色列、臺灣、香港、中國等地之專家學者,從技術面、實務面與策略面來分享AI於學術與科研發展,以及數據應用驅動研究之各種想法與策略,匯集47所大專校院、醫學、政府與研究機構之122位圖書館館員、教師與研究管理人員共襄盛舉。

科睿唯安在2024年迎來了人工智慧元年,首場演講由科睿唯安學術AI副總裁Guy Ben Porat進行分享,深度介紹科睿唯安目前以及未來的AI產品服務與發展規劃。根據科睿唯安《Pulse of the Library™ Report》【註1】超過1,500份針對學術與公共圖書館的調查,50%以上的圖書館皆已開啟討論或調查將AI應用到圖書館服務中,且認為協助使用者內容探索(Content Discovery)、圖書館內容與資源可及性(Library Content & Resource Accessibility)為主要AI應用於圖書館服務的領域。

▲科睿唯安學術AI副總裁Guy Ben Porat 於線上分享

Guy Ben Porat更進一步介紹科睿唯安之Web of Science Research Assistant【註2】、Web of Science Research Intelligence、ProQuest Research Assistant以及Priomo Research Assistant,從研究支援到圖書館管理流程,科睿唯安都可提供相對應的AI應用產品。


【圖1】Web of Science Research Assistant


【圖2】AI in the library:從編目到探索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 黃明居館長
—資訊爆炸時代,圖書館應重新思考讀者需求,可借助AI讓圖書館如同雲端情人般更貼近讀者,提供精準資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 黃明居館長

目前圖書館於參考服務、分類編目、流通服務等都已有AI融入的應用,但圖書館還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呢,還有什麼AI應用發展與思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黃明居館長分享,因應環境的改變,圖書館員除了Data Literacy,對AI Literacy也要慢慢培養,且圖書館需重新思考讀者需求、審視讀者資訊行為。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讀者目前需要的是獲取「精準」的資訊,圖書館可借助AI互動過程貼近讀者,慢慢走向個人服務。黃館長分享以主動提供專題選粹服務(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SDI)服務為例,圖書館梳理館藏資源,借助AI等工具進行讀者需求分析,並且透過科睿唯安的API的數據串接,從大數據的分析結果進而提供SDI服務,並定期評估與回饋服務成效,讓讀者有感,進而發揮圖書館的價值。

香港大學圖書館 楊濤(Tina)副館長
—透過AI Literacy培養,讓圖書館員提升為Co-author,發揮研究支援功能!


▲香港大學圖書館 楊濤(Tina)副館長

香港大學圖書館楊濤副館長分享,因應AI時代的來臨,香港大學提供一系列AI Literacy的訓練課程與參考資源,並配合官方提供的ChatGPT等AI工具讓研究人員使用及融入教學,提供研究支援。此外,以香港大學圖書館提供的Systematic review服務計畫為例,館員亦提升至Co-author層次,除了提供傳統資訊搜尋的服務,亦利用AI來協助研究人員於選題、文獻回顧、研究偏見評估以及研究發現等各階段提供相關資訊服務,提升圖書館服務價值。

另一方面,除了AI之應用,因應不斷變化的研究環境,如何應用學術研究資料等大數據分析來加速創新,了解機構與研究人員的研究影響力,亦於本次會議有深入之探討!

科睿唯安葉子資深產品銷售經理分享目前學術環境正邁向AI for Science的世代,透過人工智慧解決科學問題、加速科學驅動創新。然而,研究人員耗費80%時間進行數據清理,而80-90%的有用數據存在於非結構化資訊中。有鑑於此,科睿唯安提供高度結構化的元數據支援AI4Science,透過API與人工智慧,提供研究人員更多數據洞察。會中分享諸多實務案例,諸如喬治城大學沃爾什外交學院(Georgetown University's Walsh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內之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CSET),利用科睿唯安API與數據服務,成立新興技術觀察站(Emerging Technology Observatory, ETO) 【註3】為決策者提供關於新興技術安全影響的數據驅動分析。



▲科睿唯安資深產品銷售經理 葉子

香港大學圖書館廖燕婷(Fanny)工程學科館長分享,目前香港大學提供多種研究數據應用服務,諸如提供DMPTool協助研究人員進行研究資料管理(Research data management);利用Clarivate Converis system 來進行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以及 Research Metadata、專家學者庫DataHub等建置;透過研究資料分析來進行Open Access政策發展。藉由良好的研究資料管理促進研究資料共享和研究完整性,並以Research Metrics呈現機構研究影響力與研究成果,後續將協助香港大學完成2026年大學教育委員會研究評審工作。



▲香港大學圖書館工程學科 廖燕婷(Fanny) 館長

研究資料之大數據分析除了圖書館與研究機構成員之應用,對於政府政策面分析與制定亦有一定程度之應用。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簡稱STPI)葉席吟副研究員與周立婕助理研究員分享,因應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的需求,STPI亦運用研究數據來進行政策、計畫基金發送的分析評估。STPI結合Web of Science研究文獻、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臺灣專利、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發展研究分析系統,可進行國家、大學、研究人員、文獻及專利等主題式面向之研究能量、研究品質、合作網絡、研究強度等各面向分析,並產出各項分析圖表與報告,以利政策研究。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葉席吟副研究員(左)與周立婕助理研究員(右)

會議最後,由科睿唯安政府與學術解決方案官欣瑩資深顧問分享科睿唯安產品更新,並介紹透過數據而發展的新服務,包含Pivot-RP資料庫與基金資助索引(Grants Index)、InCites Citation Topic於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之分析應用,以及InCites新功能—Research Horizon Navigator【註4】。其中Research Horizon Navigator透過共被引的方法論進行新興主題識別,提供研究人員超過9,000研究前言新興主題,進而深入研究每個新興主題,抑或投入於跨學科領域,協助研究人員透過InCites發現未來可能出現突破的研究方向。


▲科睿唯安政府與學術解決方案 官欣瑩資深顧問

當生成式 AI開始進入各行各業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今年的用戶會中,我們很榮幸能邀請多位專家,分享機構內的實際應用,從讀者、研究人員、圖書館以及研究管理者等不同角度,對研究資料的使用情境、大數據分析與AI多元服務應用等進行探討,希望提供與會者透過新的視角帶往資訊探索的新境界!


【註】

  1. Clarivate Plc (2024, Sep 09). Pulse of the Library™ Report.
    https://clarivate.com/news/clarivate-report-unveils-the-transformative-rol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on-shaping-the-future-of-the-library/.
  2. Web of Science Research Assistant已於2024年9月4日正式發佈,進一步訊息可參考相關報導Web of Science Research Assistant 利用負責任的人工智慧提升內容探索能力
  3. 新興技術觀察站(Emerging Technology Observatory, ETO):https://eto.tech/
  4. Research Horizon Navigator為您解鎖研究領域中的新興主題
  5. 本文為碩睿資訊與科睿唯安共同撰寫,亦同步發表於科睿唯安部落格
    https://clarivate.com/zh-hant/blog/web-of-science-user-group-meeting-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