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Web of Science 用戶會──
新學術研究型態與後疫情時代的圖書館新挑戰 會後報導

由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CONCERT)、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主辦,碩睿資訊有限公司協辦之「2021 Web of Science 用戶會──新學術研究型態與後疫情時代的圖書館新挑戰」已於9月2日圓滿結束。本年度Web of Science用戶大會,因應疫情與兼顧大家的健康,第一次採用網路會議的型式舉辦,很榮幸有超過200位圖書館員、學校教師與研究發展相關人員參與。

協助圖書館服務轉型為近年來國研院科政中心與各出版社共同努力的目標。CONCERT計畫林孟玲主持人於開場致詞時表示,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之應用,學術研究與學術出版型態之改變,包含Open Access、資訊語言交換標準化機制、機構典藏與Pre-print資源等議題亦深深影響學術研究發展型態與趨勢。對圖書館員而言,應用大數據資料分析協助支援研究也相形重要。

本次會議特別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研究支援組林秋薰組長,以自身養成與擔任資料分析館員的經驗,分享如何透過資料分析,嵌入研究者研究發展過程並提出協助,協助發掘研究發展不同面向的insight。圖書館員在進行研究與影響力分析報告時,一般可先由「研究發展現況」以及「研究前沿剖析」兩方面來著手。在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資料庫與InCites研究績效分析平臺的資訊資源助力下,透過敘述統計、社會網絡分析與時間趨勢等分析方法,藉由不同的研究分析項目、多元評估面向與學術參考指標之應用,以及搭配標竿對比分析,除了可提供不同研究發展面向、未來熱門或可能的研究議題,亦可延伸找出機構或研究者優勢表現,協助研究人員思考與評估資源分配。林組長精闢講解資料分析的作法,但也特別強調成為資料分析館員並非一蹴可成,需藉由熟悉引文資料庫、各類學術指標、統計分析應用,不斷地學習與進行模仿演練,方能協助引導研究者,發揮館員價值。

另一方面,根據科政中心的調查,因應Open Science與Open Access出版型態,全臺灣69%機構都有建置機構典藏,但有別於以「單位角度」曝光的機構典藏系統,研究人才庫是以「人」為角度進行研究成果的展現,期以進一步協助拓展國際合作。本次會議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許培倫資訊專員,分享其機構建置研究人才庫Research Hub的過程。許專員表示,研究人才庫的建置挑戰包含「系統架設」、「研究資料彙整與清理」以及「資料格式與匯入」三大部分。除了以人工進行資料清理與規範化外,許專員亦闡述透過Web of Science API的技術運用,可自動由Web of Science批次下載資料,轉換研究人才庫匯入格式,加速資料建置的即時性。研究人才庫雖為系統,但仍須以「人」為中心,因此未來亦需考量老師個人編輯應用、資料視覺化呈現與分析、與校內研發計畫系統自動連結等需求,才能發揮真正研究人才庫的精神。

如同科睿唯安鄭則謙政府與學術資深客戶經理所述,因應新的學術研究型態,無論是Open Access、跨領域或跨學科的分析,單純的論文分析已不足,資料使用趨勢已改變。有鑒於此,科睿唯安政府與學術解決方案官欣瑩資深顧問、李旻哲大學學術客戶經理,也於會中概要介紹在研究體驗、開放科學資料應用、研究社群、研究影響力評估、館藏利用評估等各層面需求下,科睿唯安提供的各項資源與最新功能。期望透過本次Web of Science用戶會精彩的內容為圖書館館員提供實戰協助,共同打造新學術研究型態與後疫情時代的新圖書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