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走進書的世界 漫談電子書發展歷程

在音樂的世界裡,載體和本體的連結性並不那麼強烈,從黑膠唱片、磁帶、CD到MP3,隨著載具不斷更迭,或許音樂音質產生了變化,隨著時代演進,音樂種類不斷拓展延伸,但音樂仍舊是音樂,可以在不斷變化的舞臺上展現曼妙舞姿。而「文字」,除了發展初期經歷過獸骨(甲骨文)、銅器(銘文)、簡帛、紙張等幾次載體變革,此後就像困在名為「書」的囿限,始終難有突破。小說、傳記、文學…,除了文本之外,人們的想像總是不脫「書本」之上,是實體而可觸及的存在。

電腦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的崛起,甚至今日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文字穿越了千百年的紙張時代,一轉身,便跨入了數位電子世界。人們藉由電腦傳輸文字、閱讀文件,透過網絡文字又具備轉換成聲音的功能,手機的普及更讓文字脫離「袖珍版」、「文庫版」的形式,憑藉掌中科技,就能夠進行閱讀。

可惜的是,科技的發展並未替書籍開闢康莊大道,時至今日,電子書的發展仍如履薄冰。

在歐美,自1997年的PDA時代起,不斷有推廣電子閱讀的嘗試,直到2007年,以銷售線上實體書籍起家的Amazon推出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發展初期,每一本電子書以定價9.99美元的策略價格售出,而這種低廉的零售策略引發當時出版社的反彈。即便如此,Amazon近年甚至推出月付9.99美元無限暢讀的吃到飽訂閲服務。在承受虧損的同時,Amazon成功讓電子書的閱讀市場門戶敞開,大幅提高電子閱讀市佔率。

在日本,Sony於2004年推出由美國e-Ink電子紙製成的電子書閱讀器LIBRIe,開啟了「日本電子書元年」,可惜的是,Sony在版權的操作策略下,讓讀者僅能以租賃方式取得電子書,存放於閱讀器裡的電子書會在2個月後自動消失,與消費者的閱讀習慣大相徑庭,因而推出不到2年旋即失敗收場。期間,日本富士通還曾推出彩色電子書閱讀器FLEPia,但始終未能讓電子書在日本普及。直至2012年,在樂天Kobo、Amazon JP以及iBooks store等企業推動之下,加上日本圖文漫畫的發達,電子書的市佔率才逐步提升。

紙張具有閱讀的無可取代特質,而電子書呢?科技為人們帶來的便捷,讓接收資訊變得容易,是否能藉此迎來閱讀的時代變革呢?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